2024年10月,重庆某高校李婉旖同学带领张沁桦、傅钰钦、许顺琦、曾禹卓等小组成员,深入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、黔江区石会镇中元村等20个欠发达乡村,开展为期六个月的红色草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地调研。调研期间,团队创新采用“趣味互动+深度访谈”模式,以“红色知识问答+乡村振兴主题奖品”吸引村民踊跃参与,累计发放问卷1300余份,回收有效问卷791份,收集口述史资料50余份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鲜活的基层样本。
红色知识问答点燃乡村热情
在北碚区静观镇王朴村,团队将红色文化知识融入趣味问答,设置“红军长征路线”“革命人物事迹”等题目,答对者可获赠定制笔记本、红军主题书签等文创奖品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,老支书主动担任“义务讲解员”,向围观村民讲述王朴烈士事迹。“这些年轻人把红色故事变成了游戏,连我们老头子都听得津津有味!”不乏有村民拿着奖品笑着这样说道。
乡村振兴主题奖品传递温暖
团队精心设计的“乡村振兴”主题奖品成为调研亮点:印有“静观腊梅”“红军茶”等地理标志的帆布包、以红色故事为原型的剪纸作品、手绘乡村美景的明信片……这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奖品,既传递了对村民的感谢,也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流动载体。
深度访谈挖掘文化密码
除问卷调查外,团队通过“院落座谈会”“田间地头访谈”等形式,与村民深入交流。在綦江区三角镇中坝村,队员们围坐在百年黄桷树下,听85岁的老党员讲述当年红军过境的故事;在合川区隆兴镇广福村,村民们拿出珍藏的革命文物——红军标语墙、土布军装残片,与队员们共同追溯红色记忆。这些珍贵的口述史资料,为后续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素材。
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活力
调研中,团队发现部分乡村存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、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。针对这些情况,队员们现场提出“红色文化+文旅融合”“非遗技艺+电商赋能”等建议,并协助村民搭建“红色故事直播间”,帮助销售“红军红薯”“革命标语手工艺品”等特色产品。在石会镇中元村,队员们指导村民拍摄的红色文化短视频,单条播放量突破10万次,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。
“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红色草根文化不仅是历史记忆,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。”组长李婉旖表示,团队将继续深化数据分析,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。未来,他们计划联合更多高校团队,开展红色文化创意大赛、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等活动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。